您的捷克印象是什麼呢?除了古堡、老城、布拉格廣場,這位來自歐洲的臺灣好朋友捷克與臺灣,分別位於歐洲的中心與亞洲的邊陲,彼此距離超過9000公里,雖然是一東一西,但20世紀前後,兩國在歡騰、噤聲、反抗、和平的近代文化歷程卻在精神上有共通之處:追求自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文學館」於2024/12/5(四)~2025/3/2(日)特別推出「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Carrie覺得這場展覽最棒的地方是,以音樂、文物、手稿等多元媒介,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圍繞著革命、流亡、打字機與地下刊物的世界,重新想像從壓抑走向奔放的捷克文學風景!同時也有許多臺灣作家的手稿、刊物,呈現臺灣文壇與捷克文學的長久影響,例如:國立臺灣圖書館所典藏的《明日》雜誌,刊登了1930年由黃天海(孤魂)翻譯的捷克恰佩克劇作〈蟲的生活〉,是捷克文學翻譯引介進臺灣的開始。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展覽資訊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展覽時間:2024/12/5(四)~2025/3/2(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D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票價說明:免費[FREE]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捷克文學館、摩拉維亞圖書館、哈維爾圖書館、東吳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展覽場地 交通方式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舉辦地點為「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位於臺南市中西區湯德章大道1號,
搭乘大眾交通,
臺南火車站由前站出口,搭乘計程車約5分鐘車程,或沿中山路步行約15分鐘可以抵達。
在臺南火車站(北站)搭乘2號公車至孔廟(臺灣文學館)站下車。
搭乘紅/藍線公車,至中山/民權路口下車,步行約5分鐘。
其餘公車路線可參考「大臺南公車」App。
自行開車,
國立臺灣文學館地下停車場備有26個小轎車停車位供參觀民眾免費停放(每日限3小時),請由友愛街地下停車場入口進入,需憑證件換停車證後入場。
國立臺灣文學館周邊亦有路邊停車格供使用。
騎摩托車,
南門路側的騎樓白線內、孔廟附近的機車停車格、文學館後方友愛街停車格,均可停機車,交通非常方便!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是中華民國文化部所屬機構,也是臺灣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
於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位於臺南,
傳承1921年10月17日蔣渭水等先賢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的精神,
以蒐藏、保存、研究、展示、推廣臺灣文學為核心任務,
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
本館另設有文學圖書閱覽區、兒童文學樂園等空間,
並特別增設「臺北分館」,利用首都的政經地理優勢,發揮文學的跨界潛力、探索新的價值定位。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展覽亮點
捷克(Czech)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捷克位在中歐,周圍與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與德國相鄰,
全國面積 78,868 平方公里,人口則約 1,068 萬人,
多數人民無宗教信仰,另外則有約 20% 人口信仰基督、天主教,
官方語言為捷克語。
臺灣人蠻喜歡到捷克旅遊,
布拉格(Prague)、庫倫洛夫(Český Krumlov,俗稱 CK 小鎮)、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布爾諾(Brno)較為人熟知,
至於捷克美食,捷克啤酒、炸豬排、燉牛肉、炸起司等等,更惹人垂涎,
但現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提供一個很有魅力和深意的角度來認識捷克,
特別向捷克文學館、摩拉維亞圖書館、摩拉維亞博物館等多個捷克文化館舍,
借展多筆重要作家文物,許多都是第一次商借來亞洲展出,
見證捷克文學所走過的堅毅步伐,每項展覽品都非常珍貴!
一踏入展場,耳邊響起史麥塔納的交響樂《我的祖國》,
人稱「捷克音樂之父」的史麥塔納,最受歡迎的作品就是交響詩《我的祖國》,
史麥塔納:交響詩《我的祖國》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Vltava」,
透過音樂描寫伏爾塔瓦河(Vitava)的美麗景色及兩岸的風俗民情,
蘊含對自己民族與國家非常熱愛的濃烈感情,
彷彿看見流經布拉格市以及維謝赫拉德城堡的伏爾塔瓦河如此雄偉壯闊。
誰是捷克人?捷克現代文學的起點:卡夫卡
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捷克民族意識覺醒,醞釀而為「民族復興運動」,
目標是希望能提昇捷克語的地位,形塑捷克自己的文化,
尋求屬於捷克人的政治認同,擺脫德語,解放並復興捷克的民族與文化。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1883 年 7 月 3 日-1924 年 6 月 3 日),
最被世人所熟知的捷克作家,2024年正巧是他的百年紀念,
卡夫卡的作品,短篇小說《變形記》(Die Verwandlung)、《美國》(Amerika)、《審判》(Der Prozess)、《城堡》(Das Schloss),都是世界文學的瑰寶,
卡夫卡是出生於布拉格的作家,來自布拉格的德語猶太社區,
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布拉格老城區度過,
昔日的布拉格猶太城、小城區、布拉格城堡,在他筆下生動再現。
捷克啤酒與文學:哈謝克、哈維爾
捷克啤酒隱喻了從專制到自由的滋味,
捷克人平均年啤酒消費量是全球第一,
會喝啤酒,可是進當地人圈子的入場券,啤酒是他們民族自豪感的來源。
哈謝克(Jaroslav Hašek)的小說《好兵帥克》(The Good Soldier Švejk)、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曾經被發配到啤酒廠工作,做著滾啤酒桶的粗活,
許多文學家和文學作品都與啤酒有一番淵源,
Carrie推斷,少了捷克啤酒,應該會對捷克文學影響甚鉅,哈哈!
表面「乾淨」,地下喧騰:赫拉巴爾、塞佛特、克里瑪
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失敗告終,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開始進行「正常化運動」(Normalizace),
因應而生的對策,是地下出版文學(Samizdat)。
表面上看起來言論與思想都非常「乾淨」,異議作家紛紛遭到噤聲,
但實際上,地底下的寫作傳抄討論正熱鬧喧騰。
作家們透過打字機與地下出版,將作品流傳出去。
赫拉巴爾為了取得公開出版的權利,不得不在刊物上進行自我批判;
伊凡・克里瑪的作品則長年通過地下流通或秘密出版等形式進行傳播,
這些都忠實反映了共黨統治下的思想禁錮與地下文學的面貌。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1914 年 3 月 28 日-1997 年 2 月 3 日),
在捷克的寧布爾克(Nymburk)、布拉格的利本區(Libeň),都有他的足跡,
2024年是博胡米爾.赫拉巴爾110歲冥誕,
他是20世紀下半葉捷克先鋒派作家最重要的代表,
被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
他雖然擁有法學博士學位,
但先後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及廢紙回收站打包工等工作,
社會底層的工作經驗,成為滋養他創作的豐沛養分,
赫拉巴爾以打字機打出一個個平凡普通、不見經傳、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
赫拉巴爾甚至自創的新詞Pábitelé,指身處極度灰暗之中卻能看到生命之美的人,
赫拉巴爾知名作品:
處女作《底層的珍珠》、代表作《過於喧囂的孤獨》、生涯重大轉折作《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他最可貴的是,總能透過毫不起眼小人物,展現晦暗幽微的生命之美!
赫拉巴爾個人的打字機與打字稿。
有赫拉巴爾頭像的啤酒商標。
赫拉巴爾的日記和寫作原子筆。
雅羅斯拉夫・塞佛特(Jaroslav Seifert,1901年9月23日—1986年1月10日),
捷克作家、詩人、記者,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以頑強和奔放的感情,
寫出愛情和死亡,憂傷和痛苦,生命的快樂,以及自己祖國捷克的命運,
是民族詩人的典型,也是近代捷克最偉大的詩人,
從1948年共產黨政府在捷克成立,乃至1968年蘇聯鎮壓捷克,
塞佛特被孤立,打壓,甚至遭到軟禁,
晚年詩作雖然只能以「地下」方式默默流傳,
但當詩人重病在床時,門外滿是群眾,沈默的表達他們的關心和支持。
塞佛特著有詩集,小說,散文集和回憶錄《世界如此美麗》,
詩人和他的作品都非常受到捷克人民的喜愛!
伊凡・克里瑪(Ivan Klíma,1931年9月14日—),
是遠比米蘭・昆德拉更受到捷克人愛戴的作家,
他的作品表現了一種「布拉格精神」!
10歲的時候,他被送到納粹集中營3年,兒時的朋友都死在毒氣室裡,
1968年,蘇聯進入捷克,克里瑪應邀到美國密蘇里大學訪問1年,
1年以後,他選擇回捷克,拒絕海外流亡,也不向當局妥協,
共產時代他做過救護員、送信員和勘測員的助手。
共產統治時代,包括前捷克總統哈維爾等知名作家,
每月都定期到克里瑪家中聚會,朗讀自己的作品,
有志一同的捷克文學家們,互相交流支持,
克里瑪的創作根植於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命運又根植於民族的命運,
面對過去苦痛的歷史,克里瑪經歷它、寫下它,終成偉大創作。
克里瑪的代表作品:《我快樂的早晨》、《我的初戀》、《愛情與垃圾》、《被審判的法官》、
《我的前途光明的職業》、《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布拉格精神》等。
克里瑪遭秘密跟蹤的檔案。
流亡,或投身政治:68出版社、米蘭.昆德拉
布拉格之春,指1968年間於捷克展開的政治民主化運動。
改革派的杜布切克主張了獨立性強烈的政治改革法案,
因而引來蘇聯的軍事鎮壓,該運動遂以失敗告終。
1989年,反抗勢力成立了「公民論壇」要求改革,
哈維爾被推選為總統,捷克才結束了共產黨的長期統治。
1948年共產黨掌權後,陸續有捷克作家流亡海外,
作品也多半由流亡國外的捷克出版社出版。
尤其在「布拉格之春」運動失敗之後,
更為緊縮的出版管制,以及政治上的「清洗運動」,
都使知識分子面臨路線抉擇。
除了潛伏於民間的地下文學之外,流亡海外成為不得不然的選擇。
例如「68出版社」(68 Publishers),
便是用捷克文出版捷克流亡作家以及被當時政權禁止出版的作品,
米蘭.昆德拉流亡至法國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即由該出版社所出版。 此外,也有作家透過文學走入政治,
如1968年瓦楚利克發表的「兩千字宣言」、
1977年由哈維爾起草的「七七憲章(Charta 77)」等。
這些行動,促成1989年的絲絨革命,
也表現出捷克作家面對強權下突破困境的努力。
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1936年10月5日—2011年12月18日),
哈維爾(Václav Havel)是捷克著名異議人士、作家及首任捷克共和國總統,
過去在捷克斯洛伐克民主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1989年擔任捷克斯洛伐克「天鵝絨革命」精神領袖的哈維爾,
透過和平革命成功結束捷克斯洛伐克一黨專政,
隨蘇聯瓦解,哈維爾也成為獨立的捷克共和國首任總統,
台灣人對他或許並不陌生,
2004年底,也就是在他卸任捷克總統後,曾短暫造訪台灣,
他的著作,在台灣亦有發行中文版。
1936年,哈維爾出生於布拉格的中產階級家庭,
小時候的他是個個性害羞的書呆子,再加上身材肥胖,總是成為同學的笑柄。
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奪取政權,他的厄運才真正到來,
家中地產被沒收,哈維爾也因為「階級不正確」被禁止上中學,
他只能進入一家化學實驗室擔任實習生與助理,靠著清洗試管賺取微薄薪資,
但晚上還要打起精神去讀夜間學校,
雖然歷經這段從雲端跌落谷底的「荒謬」(absurd)人生劇變,
但他仍然著作等身,一生致力於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推動。
哈維爾代表性的著作包括《無權力者的權力》、《獄中書簡》、《給胡薩克的公開信》、《論〈七·七憲章〉的意義》、《給奧爾嘉的信》、《故事與極權主義》、
《第二口氣》、《政治與良心》、《瓦茨拉夫·哈維爾自傳》、《反符碼》、
《乞丐的歌舞劇》、《車間主任》等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2023年7月11日),
是捷克裔法國籍作家,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爾諾,
由於捷克在二次大戰間曾被德國佔領統治,
使他年紀輕輕就懷抱共產主義夢想,
但積極投入黨部活動的他卻曾兩度被開除黨籍,
尤其第二次只是因為寫文章諷刺蘇俄領導人就受到懲罰,
促成他寫出《玩笑》一書。
後來1968年在捷克境內爆發了社會運動「布拉格之春」,
當權政府將他的作品全面查禁,甚至被剝奪了捷克公民權,
1975年流亡法國,1981年歸化為法國公民,2019年重獲捷克公民身份。
他在晚年接受採訪時自稱為法國作家,認為自己的作品應歸類為法國文學。
1989年天鵝絨革命之前,其作品在捷克斯洛伐克長期被禁。
米蘭.昆德拉一生從未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但筆尖力道仍能以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促使人們思辨生命中孰重孰輕的永恆難題,
米蘭.昆德拉著名作品包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笑忘書》等,
他的著名金句都非常啟發人心,
「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那麼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活著。」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
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有聲書。
嶄新的文學盛世:1989年後的捷克文學:伊維、烏爾班
1989 年「絲絨革命」之後,捷克重新走向自由民主的體制,政治氛圍改變,
昔日被禁止出版的文學作品陸續問世,年輕作家也大放異彩。
其中最知名的有米哈.伊維和米洛什.烏爾班等人。
米哈.伊維,著作主體多半反映歷史和社會,作品節奏輕鬆浪漫,
是當前非常受歡迎的作家。
烏爾班,擅長營造恐怖驚悚情節,其作品是捷克恐怖小說的經典。
還有許多更年輕的作家,他們的上一代在鐵幕時期受到共產黨迫害,
迫使他們從小就無法上學,很早便開始從事各種工作,
進而在作品中反映出他們的人生經驗。
正如同1980年代的臺灣文壇,在政治解禁後表現出多元的文學面貌,
捷克文壇同樣也隨著政治社會的民主化,
以奔放的姿態迎接全新的文學繁花盛開榮景。
捷克與臺灣的文學對話
遭遇不同時期高壓統治的臺灣,
陸陸續續有捷克的文學及藝術作品傳入,
其中不乏現代主義的重要作品。
捷克與臺灣,雖然歷經不同的政治壓抑環境,
但文學走入地下伏流格局,卻是十分相似,
因此,卡夫卡、米蘭昆德拉、赫拉巴爾、哈維爾等很多捷克作家,
多年來對臺灣讀者影響漸深,也交織了捷克文學在臺灣的對話基礎,
尤其在2000年後,雙方的交流日漸頻繁,
捷克文的臺灣作品譯本,和捷克作家的中文譯本,正在持續出版中,
本次展覽,正是現階段臺灣與捷克文化交流的成果展現。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觀展心得
面對禁錮與壓抑,捷克文學與臺灣文學都擁有非常相似的進程,
「打字機」在捷克地下文學中扮演重要角色,
當思想受到禁絕,作品無法出版,
捷克作家便透過打字機,將打字稿式的作品流通地下,躲避當權者的查緝,
因此本次展名「打字機也會唱歌」,便是將這類地下文學行動賦予詩意想像,
當打字機敲打出的文字化為旋律,追求民主自由的決行便終將實現!
Carrie透過「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精彩豐富的展覽內容,
不但認識了好多之前不知道的捷克文學家,
了解當時利用打字機秘密出版的艱辛歷程,
更知曉現在捷克與臺灣兩國是經貿上的夥伴,
也是在自由、民主、人權上,理念相近的夥伴,
期許臺、捷文學之間豐沛的情感與能量,
讓追求自由的人民一起共度歷史難關,建立更有韌性的民主制度!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即日起至2025年3月2日,於臺文館展覽室D展出,
此外,臺文館還規劃電影放映、作家講座、童話體驗等一系列文學推廣活動,
鼓勵大家走入捷克文學的世界,並感受台捷文化匯集的盛宴,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臺文館官網及FB粉絲專頁,一起來感受捷克!
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展覽資訊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打字機也會唱歌—捷克現當代文學展
・展覽時間:2024/12/5(四)~2025/3/2(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D (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票價說明:免費[FREE]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捷克文學館、摩拉維亞圖書館、哈維爾圖書館、東吳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
國立臺灣文學館 |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湯德章大道)1號
電話:(06)221-7201
開館日: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休館日:週一(逢國定假日照常開館,連續假日結束後一日休館)、農曆除夕及大年初一、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選舉日及本館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展廳開放: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圖書室、文學樂園:週二至週日 09:00~17:00
洽公時間:週一~週五 08:30~12:30 13:30~17:30
門票:免費參觀
官網:https://www.nmtl.gov.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mtlTainan/?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nmtl.museum/
★歡迎大家按讚粉絲團,互相交流吃喝玩樂情報!
您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動力,請不吝嗇給個讚和推囉~感激^0^
【旅人Carrie愛漫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arriewu0925travel
★歡迎追蹤【旅人Carrie愛漫遊】IG:carriewu5120
https://www.instagram.com/carriewu5120/
★歡迎訂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m2DS-d_H_iWXV-_1JZI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