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中山東路、龍東路與龍岡路一帶,
昔日國軍在滇緬的游擊部隊,約於1950年代中期撤退來台,
就在龍岡一地集結成多個眷村,「忠貞眷村」即是其中之一。
雖然現在眷村拆建,不復往昔,
但來到此處仍可感受到結合雲南、緬甸、泰國等地濃濃的異國風情。
西元1949年中國風雲變色,滇緬孤軍獨留異域奮勇戰鬥,
然而在聯合國要求下,國民黨政府於民國42年、50年兩次撤軍,
撤退人數共達1萬多人。
其中於43年秋擇現址建眷舍503戶,分配給部隊眷屬居住,取名忠貞新村,
「忠貞」二字象徵由滇緬轉戰回來軍眷的忠貞精神。
由於孤軍曾走過許多國家與地區,加上後期通婚、引進外勞、依親等因素,
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和飲食習慣,
如雲南美食,特殊雲南節慶,滇、緬、泰融合美食,家鄉味的雲南米干,
使龍岡地區「忠貞眷村」頗具多元文化融合特色,
也成為全台滇緬泰美食最大集散地。
第一階段 民國38年—43年
民國37年底的徐蚌會戰,國軍慘敗,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大陸河山變色,中華民國政府的首都從南京搬到廣州,再遷至重慶,最後撤來台北。而部分國民黨軍隊退守西南,希望能堅守四川、西康、雲南等地伺機反攻,沒想到雲南省主席盧漢在38年12月29日宣布投共,當時駐防在昆明的國軍部隊第8軍李國輝團、第26軍羅伯剛團兩支部隊,撤退中緬邊境的元江,但由於6萬多人的大軍越過無數的叢山峻嶺,歷經十幾個晝夜的急行軍,隊伍又夾雜著許多老弱婦孺,不幸被共軍部隊追上,最後只剩下26軍93師278團,8軍237師709團,共1600多人退入緬甸。這支殘軍的主帥是第8軍237師709團的李國輝團長,從1600多人發展到極盛的2萬多人,是日後孤軍的靈魂人物。
孤軍原本以為勝利後會有一段時間的安定局面,沒想到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提出控告,指孤軍侵占緬甸國土,緊接著在曼谷召開四國會議,由美國、中華民國、泰國及緬甸會商:中華民國政府必須要將孤軍撤回,其中以孤軍的長者丁作韶反對最烈,然而在國際間的壓力下,中華民國政府不得不展開撤軍行動,從民國42年11月7日至43年6月3日,撤出6750人到台灣。
第二階段 民國43年—50年
第一次撤軍行動之後,有部分未撤台的官兵繼續留在滇緬邊境,後來又壯大起來,在表面上,台灣方面雖說已將孤軍撤回,但實際上國防部又派出新的最高指揮官柳元麟將軍前去領導留下的孤軍,民國46—50年間兵力及士氣最為壯盛,甚至蔣經國先生還親自前往視導慰問。然而孤軍們是不見容於中共和緬甸的,民國49年,緬甸政府聯合中共解放軍,南北夾攻孤軍,孤軍撤退到泰國境內,中華民國政府不得不將殘餘孤軍再次撤來台灣,第二次撤軍行動從民國50年3月17日到4月30日,共撤出4406人。
第三階段民國51年—81年
未被撤台的孤軍們,由早期的武裝部隊,逐漸轉變或是歸化泰國籍,或是全力發展農業、觀光,一個個泰北地區的難民村,轉變為一個個具有特殊風情的華人聚落。然而還有一些孤軍遺後未能得到任何的國籍,甚至連台灣政府也沒有給予中華民國國籍,處境真的相當艱困。
現在的「忠貞眷村」已經拆掉重建,
原住戶搬遷至附近各眷村改建國宅,
許多舊眷村的土地,政府賣給財團建透天厝以增加財源,
眷村風情只留存於隱密的記憶角落,
以及無窮無盡的雲南米干、雲南大薄片、雲南豌豆粉、破酥包、
泰國月亮蝦餅、泰國涼拌青木瓜絲……等等滇、緬、泰異國美食了。
滇緬一帶有藏傳佛教的宗教傳統。
張老旺國旗屋,桃園縣中壢市前龍街73巷19-1號,賣米干名店。
忠貞市場,一大美食集散地。
《交通資訊》
◎國道1號中山高:中壢/平鎮/新屋交流道出口,往中壢方向,接民族陸續行,接環南路右轉續行,直達龍岡路右轉續行,直達龍東路左轉續行,即可到達。
◎GPS定位:緯度24.92992、經度121.253728
參考來源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http://www2.tyccc.gov.tw/taoyuan_ebook/admin/upload/2007101518040.05%E7%9C%B7%E6%9D%91%E7%AC%AC5%E7%AB%A0_0922ck_1_.pdf
喜歡Carrie這文的朋友,請在文末下方點讚及分享,還有卡緊來粉絲團按讚啦,你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動力,感恩哩→
旅人Carrie愛漫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rriewu0925travel